搜索
רҵίԱ�� ��Աע�� ���³�����
煦煦心语
您的位置:首页>科普园地>煦煦心语

如何理解亲社会行为

发布时间:2018-04-27

前段时间,有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热议。视频显示的是,在一所小学门口,一味手拄拐杖的老人在人行道上摔倒,随后,有三名小学生上前将老人扶起,扶起来之后,他们通过手机联系了老人的家人,还陪老奶奶一起等她的家人。记者采访时,三名同学说在放学路上看到有需要帮助的老人都会义不容辞的上前帮忙。老师认为学生这种行为属于助人为乐,是一直提倡的雷锋精神。从小到大,我们在课本上学习了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家长和老师通过各种途径向我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换一种说法,又叫做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自发的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行为,是个体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亲社会行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和鼓励。这是人与人之间维持良好关系的基础,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不止是舍己为人,可以细化到谦让、学会分享、帮助别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不仅有助于儿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而且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对于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原因,习得理论认为亲社会行为是在后天环境中不断学习而成的,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我们接触的第一个环境便是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接下来成长过程的方方面面。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去教育孩子所展现出来的特点。家庭教养方式体现的是父母素养的高低。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父母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将自己的思想、态度、价值观传达给学生。

亲社会行为受生物因素、认知因素、性格因素和学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家庭环境的日益优裕,父母工作的繁忙,极少有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为了弥补孩子,父母对孩子格外的厚爱和照顾,可以将对儿童的培养推广到家庭中来,帮助还没有找到正确教育方法的父母通过正确合理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做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社会化教育。对儿童的教育不应当只局限于学校,还应当与家庭联合起来。例如可以通过父母的榜样示范,移情训练、组织亲子游戏等方式发展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利他行为。

在线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