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רҵίԱ�� ��Աע�� ���³�����
煦煦心语
您的位置:首页>科普园地>煦煦心语

跟着“坏小孩”,我的孩子也学坏了!

发布时间:2017-10-10

转眼间开学已经快一个月了,刚刚升入初中或者高中的孩子们也在一天又一天紧张而富有节奏感的学校生活中慢慢地学习着适应和融入,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们就会特别关注孩子所在的班级风气,如果班级的放弃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同学之间能够友爱互助,那家长无疑会更加放心。除此之外,很多爸爸妈妈还特别关注与孩子交往的同学,通常成绩优异,个性温和,礼貌懂事的同学更加容易受到欢迎,而那些成绩比较差,又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就让家长们格外担心,生怕自己的孩子与他走得太近,会受到“不良影响”。有一些细心的妈妈还会发现,好像自从认识了某一些同学,原本乖巧,懂事的孩子就变得有些不一样了,时不时会抛出不同意见,顶嘴,争吵也渐渐成了家常便饭,如果直接限制不让孩子和某些同学交往,反而会引起孩子更大的反应。那么,孩子真的会被一些所谓的“坏孩子”带入歧途吗,作为家长我们又应该怎么去做呢?

儿童心理发展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大致分为八个阶段,他主张在我们一生的学习和成长中,我们在每个阶段都有需要完成的挑战和任务,如果我们不能再适宜的时候达成相应的目标,这一阶段的任务就会遗留到下一个人生阶段,我们的成长就会受到阻碍,乃至于停滞不前。12-17岁就是一个非常特殊同时也相当重要的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在半成熟与成熟之间,他们思考、行为的方式已经初具成年人的风格,但是又不像成年人那样稳重,他们性格容易冲动,希望别人把他们作为成年人那样看待,但是同时又无法真的承担成年人的责任,一句话,这真是一段充满着矛盾的时光。但是,在无数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眼中,这又是相当珍贵的一段青葱年华,因为大多数人就是在这一阶段逐渐地找到了自我,认同了自己的各种角色,完成了自我同一性的任务。自我同一性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内在我和外在我的统一。很多孩子,特别是从小就非常乖巧的孩子,其实为了获得更多的赞赏和融入,会压抑很多内心的想法,久而久之,甚至自己认为已经认同了那些想法,一直按部就班地跟随着某些观念。但是一旦接触到大量同年龄段的孩子,就像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得以接触到各式各样同龄人不同角度的观念,也迫使着他不断地学习,分辨这些全新的视角。在这当中,一些所谓“坏孩子”的想法对他们来说会格外地吸引人,驱动他去释放曾经压抑在心理的那些冲动,与其说孩子被叛逆的青春吸引,还不如说孩子是对那种自由自在,勇敢表达的状态着迷。这个时候,父母往往很担心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孩子会不会真的迷失了本性,走入了歧途,变成了无法无天“坏孩子”呢?

其实,孩子并非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在内心深处,他们知道什么不该做,什么不可以触及,然而他们需要时间去寻找自己,释放发泄一直压抑的想法,这并不代表着孩子真的会按照那些偏激的观念去做,另外,在这一个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家人的陪伴和监督。作为家长,一方面要充分地理解、信任孩子,没必要在过小的事情上一定要与孩子争个输赢。适当妥协,允许孩子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爸爸妈妈也要密切地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但是关注不代表监视,对于孩子的一些“小秘密”看破不说破,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是生活的一种智慧。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会慢慢地学习认同内心本质的想法,学会选择一些人作为真正的朋友,远离三观不同的人群,达到同一性平衡。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高额择校,不过都是为了让孩子身处于更安全、美好的氛围之中,然而阳光始终与阴影同在,成长一直与挫败同行,青春期的号角一吹响,就像是《小别离》中黄磊扮演的那名父亲的感叹:这青春期来得也太猛烈了!不仅仅是孩子,等待着爸爸妈妈的也将是一场艰苦的战役。

在线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