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רҵίԱ�� ��Աע�� ���³�����
心理百科
您的位置:首页>科普园地>心理百科

愤怒背后

发布时间:2018-04-27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愤怒打交道,或激怒别人,或被别人激怒。一直记得台湾综艺节目的谐星描述小时候在家里吃饭的场景:我爸爸煮菜,我妈妈就说了一句不够咸,然后我爸就像扔飞盘一样把几盘菜都扔出去,怒吼着说:“那就不要吃不要吃不要吃!”他把这件事演绎成了一个笑话,一个段子,逗得大家哄堂大笑。但我听了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我猜测,这个扔盘子的爸爸当时的潜台词也许是:“不许否定我做的菜!不许否定我!”什么样的人,连面对这种微不足道的否定,都会忍不住暴怒。好像身上有一万个密集的敏感点,随便碰到哪里,都会引爆。他的被挑战的限度完全降为了零。

1.愤怒的背后通常是脆弱

养过狗的人应该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小型狗,都特别容易愤怒。比如博美啊,小鹿犬之类。而大型犬体型大的有力量的,都不大容易愤怒,比如边牧啊,萨摩耶,金毛之类。正因为比较脆弱,所以才需要用愤怒来加持下自己。因为自我的价值感太低太弱了,任何一点否定都是无法承受之重。网上把“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戏谑成“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这句玩笑,在我看来,倒很形象。很多人在哪里跌倒,真的就在那里躺下长眠了。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就地爬起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蹶不振。在这里倒下了,失败了,就代表我毫无价值了。我的全部价值感都只在这里体现,而在这里失败了,就代表我整个人都失败了。我的存在感,价值感的获取,有且只有这一种方式,一条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2.愤怒的背后通常是执着

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让我想起《霸王别姬》里,让我特别记忆深刻的一幕:程蝶衣略带怒气的对段小楼说:“我要你和我唱一辈子戏!要一辈子!少一分钟,一秒钟,都不是一辈子!”这样炙热的情感,放在艺术作品里,真是震动人心。但试想一下,如果放在现实生活里,这种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固执,简直让人不寒而栗。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固执称之为“我执”。我执这个词也被提得很频繁了,原本是佛教用语。我们其实也可以把它简单的理解为:视角狭小的,视点单一的综合症。看不见更多的资源和选择,就容易钻牛角尖。


曾奇峰老师说,一个健康的人格是具有灵活性的。心理灵活性是心理健康的基石。一个具有灵活性的人格,是具备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而改变行动的一种能力。不把精力用在回避痛苦消极的记忆和情绪感受上,能有面对现实而做出自身调节的能力。英雄不论成败,而是对成败的态度。对痛苦的感受、冲动和情绪能有一定的耐受力,不去抗拒、控制和逃避它们。允许自己有进退起伏,你会发现“接受”是如此的一个奇迹。

当你接受你的害怕,“我害怕自己是弱鸡,害怕自己没有价值”。你会发现有一种改变会遍布你的全身。基本的恐惧并不是那个具体的事,基本的恐惧就是害怕那个恐惧。

“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我在害怕,我是懦夫”。然而每个人在新的情况下都是懦夫。每个情况都是一面镜子,你以为你在骗谁?最终不会骗到别人,只会骗到你自己,被浪费在欺骗里的,是你的生命。托尔斯泰说:【勇敢就是知道自己害怕什么】。勇敢不是说我们怕什么,不怕什么,而是面对自身的一种力量和勇气。在困境里,要有耐受它的能力,同时要看到困境之外的万千可能。

在线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