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רҵίԱ�� ��Աע�� ���³�����
心理百科
您的位置:首页>科普园地>心理百科

环境塑造一个魔鬼?——斯坦福监狱实验

发布时间:2017-09-08

2001年83日,一部名为《斯坦福监狱实验》的电影在美国上映,并在短短几天内掀起了轩然大波,相比于艺术表现的精湛带来的震撼,影片背后的真实故事更加耐人寻味。镜头拉回到30年前,197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主持了一项监狱实验,地点就在斯坦福大学的模拟监狱中,然而也许就连津巴多先生自己也没有想到,实验后来会发展到一片混乱,难以控制的地步,仅仅不到一周就被迫终止了。

1971年,津巴多教授开始在当地的报纸上公开征集志愿者参加监狱实验,付给15美元的日薪,实验过程是这样的,所有通过选拔的志愿者会进行随机分组,一组扮演狱警,一组扮演囚犯,囚犯会被关在模拟监狱中,并告知扮演囚犯的志愿者他们会被剥夺公民的正常权利,仅得到最基本的一些医疗,食品保障,而扮演狱警的志愿者被要求穿上狱警制服,履行看管囚犯,维持监狱秩序的职责,但是不能使用暴力手段来虐待囚犯。最终,选出了24名身体健康,心理正常的斯坦福大学生,其中九名扮演“囚犯”,九名扮演“狱警”,六名作为替补人员,并且对“囚犯组”和“狱警组”的志愿者做了基本配对,两组的平均身高和体重等机体状况大致相等,实验时间设置为两周。

津巴多教授为了保证实验人员有真实的代入感,还设计了警车直接到扮演囚犯的学生家里,让他们带上手铐,并且被押送到模拟监狱的这一情节,果不其然,志愿者们很快就进入了情境之中,狱警们腰上别着警棍和手铐,卡其色制服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他们的心情紧张激动,表情严肃,而在他们面前,囚犯们穿上囚服,被剥夺了真实姓名,代以编号,冰冷的数字仿佛也宣告从这一刻起,他们就是被关押的罪犯,监狱实验,正式开始了。815日,实验刚刚进行一天,监狱中就发生了一起暴力事件,狱警要求不服从指示的囚犯做二十到三十个俯卧撑,紧张的气氛蔓延到整个监狱,紧接着有些狱警拿起灭火器对不服从的囚犯喷射,有罪犯开始痛苦直呼“我受不了了”,津巴多教授马上将其带出监狱,换上了替补志愿者。实验过去两天了,监狱中的暴动情绪一触即发,有3名囚犯开始情绪激动,神智混乱,狱警的惩罚手段也更为暴力残忍,三天内已经有无名志愿者退出,津巴多教授自己也动摇了,但是他决定再坚持一下看看还会有什么发生。818日,监视器中出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一幕,狱警为了惩罚囚犯,要求他们模仿某种动物“交配”,侮辱和暴力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教授马上离开监控室,来到实验场地宣布实验立即结束,原本为期两周的实验不到一周就强制中止了。

2001年的这部电影相当详细地再现了实验的全过程,八音影评中有一个观点认为电影与实验最大的不同是实验是结果未知,津巴多教授本人也无法掌握实验的走向,而电影却是为呈现设置好的结局安排一个过程,在这部电影中导演似乎同意津巴多教授的猜测:在环境压力和特殊情境中,“好人”也会做出坏事,人性会在短期内因为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实验中的年轻人原本都是心地善良,甚至是属于社会精英的大学生,但是扮演狱警的志愿者却做出了虐待囚犯的种种行为,扮演了囚犯的志愿者好像真的成为了社会的低等人,应该受到惩罚和非人的待遇。狱警和囚犯,形成了绝对的上下级关系,一方成为了权力的拥有者,另一方则是任人宰割,可想而知,如果身处不受制约的权力之中,或者被赋予了不受制约的权力,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津巴多教授在以后的多年中一直使用着从实验中总结出的道理,并在他的多次演讲中提出了相应的事例,例如美伊战争中美军虐囚事件,医患纠纷中护士明知道用药分量不适却仍然遵循医嘱以致造成事故,以及超过四分之一的飞行事故中都是副驾驶员盲目服从机长指示造成的。

2010年津巴多教授出版了一本书名为《路西法效应》,在这本书中提出了更大的问题:那些恐怖主义者,反社会群体,他们毫无疑问是社会大多数人眼中十恶不赦的恶魔,可在他们的同仁眼中,他们是英雄,他们所做的事情都是正义的。就像监狱实验中狱警群体一样,结成了一个稳固的同盟,即便发生了虐囚事件,他们身处其中也没有觉得丝毫不对,反而认为自己只是使用了恶的手段来捍卫善的结果。津巴多教授说,这是不同的“善”之间的冲突,而不是善与恶之间的冲突,也许,心理学的下一步就是要探讨这些我们从未企及的大问题。

在线客服
Baidu
map